5月8日,由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联合协办的全国首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仪式及系列宣传活动在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举行。南海所副所长李纯厚研究员和渔业资源研究室陈涛研究员、李敏副研究员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并作为第一批粤港澳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中华白海豚粤港澳保护联盟筹备会议,共同审议和讨论了联盟组建方案和联盟章程。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妈祖鱼”等美称,作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指示物种,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中华白海豚保护,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刻不容缓。
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现存有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南海所自1997年开始,一直致力于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生态和保护研究,近年发现了漠阳江口海域的常住居群,并证实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同属一个种群,首次展现了珠江口大种群的全貌;同时联合香港有关研究机构,密切监控中华白海豚在港粤水域的迁移状况,为大湾区建设的生态保护及港珠澳大桥、桂山海上风电等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进行长期跟踪,为加强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组织编制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于2017年12月举行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将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起,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确定每年的农历3月23日(今年为公历5月8日)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这也是国内首届专门以中华白海豚命名的宣传日活动,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海洋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中华白海豚、爱护中华白海豚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