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越双方共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养护渔业资源,5月8日,2018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在中越边境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正式启动。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产总局总局长阮玉威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副局长刘新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党委书记徐竹青,以及中越双方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领导、代表等参加了启动仪式和增殖放流。
开展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是由重点实验室主持,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越南海洋水产研究院共同承担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活动是该项目2016年立项以来第二次组织实施的增殖放流,共向北部湾水域投放石斑鱼、真鲷、黑鲷、长尾对虾、墨吉对虾等鱼虾类苗种近4300万尾,并对部分苗种进行了标记,以便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江世贵所长对2017年开展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效果以及此次增殖放流的品种、放流方式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先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越南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他表示,重点实验室积极发挥渔业科技国家队职责作用,为开展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根据增殖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黑鲷回捕率为15.7%,长毛对虾回捕率达39%,放流种类的产量整体提高两成,主要经济种类得以有效补充。该项目组织实施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被写入中越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