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365亚博网站app >> 正文
邱丽华:水产博士,搏出生命精彩
撰写时间:2020-10-28 [来源:学习强国、中国妇女杂志 ]
事业和家庭都是邱丽华的团队,她不断培育团队力,攻下一个个难关;她享受压力,更享受亲情,家人的支持,让她收获双丰收。
邱丽华:(左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成果处处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
“我享受压力!”干练、利落、语速快,邱丽华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要强”。在她看来,“所有事情都能挺过去,所有挑战都教你成长,所有压力都能变华丽!”似乎她所到之处,都能由不毛之地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科研精神就是越是哪里有问题,越要下功夫解决好!”
上得讲堂,下得水塘
“有一年,我带着南海所的专家们坐船到养殖基地,刚到基地,一个专家光脚跳进水里抓了一只大虾,把我吓了一跳。这每天戴白手套做实验的大专家,怎么和养殖户一样?还是个女的!”在珠海市斗门区长丰水产种苗公司总经理叶振彪的眼中,邱丽华是个上得了实验室、下得了养殖池的水产女博士。
然而,1989年高考的考场上,她还是个会哭到发抖的女孩。“英语试卷一发下来竟有折痕,等监考老师调换好新试卷给我,已经开考十分钟了,我一下急哭了……”邱丽华没想到自己竟出师不利,阴差阳错进入了大连水产学院。
此前,“学霸”邱丽华一路靠“免学杂费”考到吉林一中,最爱跟人“飙成绩”。“爸爸曾是空军飞行员,他被打成‘臭老九’后,幼小的我变得很自卑。上学后,我又总被老师念叨‘不如姐姐’——姐姐是全校有名的学生干部、好学生。”
如此憋着一股劲儿长大,邱丽华很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打击总让她更强大。“大学里,所有男生都学不过我,每次考试我都是第一名,从未被超越。”1996年硕士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刚一报到,任务就来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正等着她。
水产养殖一般在偏远荒凉之处,邱丽华二话没说,跟着老所长来到当时人烟稀少的汕尾红海湾,负责池塘混合养殖模式的研究,常常要挽起裤脚,在养殖场里泡着。
“日晒雨淋路远难走也就罢了,上厕所最尴尬,有时甚至需要男同事用雨伞遮挡,帮我放风。”一线科研的种种不便,让邱丽华更能体会养殖户的窘迫交加。“只有从养殖户的痛点出发,科研成果才更有生命力;只有深入到养殖户的池子,才能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养殖示范点,有个叫王顺的老养殖户,因为一场意外,老伴去世,儿子瘫痪,儿媳照看幼儿不能挣钱,养家的重担让他整日愁眉不展。“村里希望我们能帮帮他,后来我们每周都去他的养殖场。”经过两年的帮扶,王顺养殖的鱼虾藻高产成功,邱丽华终于看到老人笑了,但她却因常常泡在水里得了风湿。
邱丽华享受压力,更享受亲情,家庭事业双丰收
科研博士,人生“搏士”
2001年课题结束,邱丽华从基层回到本部广州,发现自己生产实践水平提高了,但理论水平可能滞后,她开始居安思危。次年,邱丽华便报考了业内最难也最顶尖的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博士。“我完全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中山大学等,毕竟离家更近,更好读,也更易获得将来地缘上互相帮衬的师兄弟姐妹人脉圈,但我又傻又好强,眼里只有顶峰,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也是这年,邱丽华的丈夫从海洋领域改行去做律师。“他宁愿从最底层的实习生做起,我也不问他的收入,我们都用行动支持彼此,选择了搏,就搏下去。”果然,舍家北上换来的是,2005年邱丽华以三篇sci、四篇一级学报论文的骄人成绩顺利毕业,并成为海洋所第一个获得中科院院长奖的博士。
再次回到南海所,斑节对虾团队急需专业生物技术人才,从机理上解决繁育生产中的难题。“斑节对虾是虾中的高富帅,属于中国本土物种,最大个体长达33厘米,重近600克,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但繁殖率低,价格昂贵,好吃不好养。如果这种虾的全人工养殖成功,必将对我国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百姓餐桌起到重要影响。但当时基因测序刚起步,斑节对虾基因资源及细胞系都没有,可参考的对虾卵巢发育机理报道很少。”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邱丽华毅然挑起大梁,硬是让8个月的儿子提前断奶,把他送到吉林老家交由姥姥照看,而她带领团队用同源克隆,结合简易转录组测序结果,深入研究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及相关因子,终于发现在原本低等的斑节对虾中,也存在和高等动物类似的发育通路,绘制出雌虾卵巢发育调控网络,填补了中国在对虾卵巢发育研究方面的空白。
研究有了起色,邱丽华才把已经两岁半的儿子接回来。“我不后悔,有失必有得,现在斑节对虾的繁育成本大幅降低,商品虾也由老百姓吃不起的纯野生虾,变成大众消费得起的人工培育大规格虾,为增强国民体质,提高膳食营养供应优质蛋白。”
200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筹建生物基因组中心,需要一名从事生物技术并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到院里科研计划处(北京)挂职一年,邱丽华是不二人选。组织只给两天考虑,她犹豫了。“儿子才接回身边,真舍不得离开他。不过爱人坚决支持我北上,还主动让婆婆赶来照顾孩子,免除我的后顾之忧。”
然而这一年分外煎熬,正巧母亲因淋巴瘤在天津住院手术,作为家里的小女儿,邱丽华只能趁周末往返于京津探望。“没想到,老太太很心疼我,看我来回奔波,反而劝我在新岗位不能懈怠,不要随便请假。而我嫂子和姐姐轮班从吉林到天津照顾母亲,全家唯有我能安心工作,这让我愧疚不已。”偶尔假期返穗,看着丈夫抱着手里捧着面包的儿子在机场等候她,团聚的快乐又掺着难言的心酸。
好在一年的历练,大大提升了邱丽华的科研管理能力。2009年,她被调入科研管理岗,科研管理双肩挑。“压力很大,但因为热爱,挑战就变成了激励。”以往,单位的科研奖励属于短板,她接手后认真梳理,找出问题所在,并和项目负责人积极沟通。“经过各种努力,我们所打破23年没有获得过省一等奖的窘况,到2018年拿到了八个省级一等奖。”
事业和家庭,都需团队精神
2013年,中组部、团中央第十四批支援西部博士服务团开拔。作为农业部选派的六名博士中唯一女性,邱丽华担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协助负责科技规划、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研发工作。
再次抛家别子,邱丽华一时不知如何与家人开口。这一次,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出身的婆婆,站出来鼓励她追求事业。婆婆对她千理解万体谅的背后,和邱丽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我从结婚开始,就对婆家人比娘家人还关心重视,有一次爱人竟然还说,不要对他们太好了,我都吃醋了!爱人也总把我视为珍宝。”
由于四川饮食过于辛辣,挂职半年后,她胃痛难忍,广州探亲时一照胃镜,是浅表性胃炎并伴有溃疡。为不耽误工作,她将各种药品装入行囊,继续回去工作。而家人给她的每一通电话、每一次视频、每一句留言,也抚慰着她,鼓励着她坚持。“某种程度上,家人也是我团队的一部分。”
邱丽华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这一年,她给这个基层科研单位的水产领域研究带来了很多改变:邀请水产病害、生态养殖、生物技术、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讲座交流,开拓视野;筹建实验室和养殖基地,带领科技人员到国家级科研单位参观交流……一年的工作成效显著,推动了成都渔业科技的发展和水产科研水平的提高。挂职结束时,邱丽华获得了方方面面的赞誉。如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开始承担省部级项目,经费也由原来的几万上升到百万级。
另一件占据邱丽华很大精力的事情是带学生。学生们敬爱她,因为她不只学术水平高,还会全心全意帮学生规划,引导他们顺利成长。作为博士生导师,邱丽华带出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队伍,先后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10多名,研究生30多名。
邱丽华相信,“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潜力,只有不断搭建平台,才能为科研提供源流活水。
责任编辑:王婕 柳亚敏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