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365亚博网站app >> 正文
发挥自身优势 释放蓝色能量
撰写时间:2017-01-23 [来源: ]
他们曾在极地的寒风中坚守,观察记录海洋生物;他们曾在大洋深处的船载实验室里通宵达旦,探求深海的的奥秘;他们曾为海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提供咨询,他们也曾为地方企业和农民送去海洋科技成果。今年以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带领全体员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进取,全所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极地大洋显身手 5月底,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结束了大洋第37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来自海洋三所的3位科学家也随船返航。 今年,该所陆续派出9人次参加了中国大洋第37、39及40航次科考活动,10人次参加了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3人次参加了北极黄河站夏季考察。7月,又派出12人参加了第七次北极考察,收获颇丰。 “在极地大洋科考中,海洋三所主要承担海洋生物生态的考察,并开展资源环境评价、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态室林龙山研究员介绍说。 “在北极研究中,我们发现将近10个类别的生物分布范围超过了此前的最北纪录,这种物种的迁移充分体现了生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我们发表了数篇科研论文,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林龙山说。 通过多年的积累,海洋三所完成了《北极海域海洋生物和生态考察》《北极常见海洋生物图鉴和物种名录》专著的编著出版。其中,《北极常见海洋生物图鉴和物种名录》是首部对北极生物进行汇编和详细介绍的书籍,包括我国首次北极考察以来收集到的共200多个物种的图片和介绍。目前,第二批专著《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北极地区环境与资源潜力综合评估》进入编审阶段,科研人员还参与了《极地“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海洋三所还积极参与深海生物重大项目,主持并承担了4个课题的大洋“十二五”深海生物重大项目《深海(微)生物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并顺利通过课题验收。 今年3月,海洋三所成立了现场调查、生物样品库建设、资源开发利用3个工作规划小组,开展了《“十三五”深海生物资源勘探和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基线调查工作设计》《国家深海生物及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策划,并提交至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 3月26日,由海洋三所建造并负责运行管理“向阳红03”科考船交付,并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该船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之一,也是海洋三所首艘综合性、大吨位科考船。该船于6月12日正式起航赴南海进行第一航次的科考设备海试工作,并于6月21日顺利返航。7月底又进行了第二航次科考设备海试。之后,“向阳红03”船将正式执行国家远洋科考任务。 “有了这艘船,海洋三所就有了一双脚,可以走向更深、更远的大洋。”海洋三所科技处副处长徐宪忠说。 服务地方献智慧 福建平潭,广东珠海,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南海口,海洋三所进行亚博电竞官方网址的技术支持的地区,遍及东南沿海。他们用研发的先进技术为地方在环境整治、岸线修复方面提供了支撑。 据地质室高工雷刚介绍,今年海洋三所参与了几项“蓝色海湾”系统工程项目,其中包括珠海市情侣路岸线整治海滩修复工程研究与设计、平潭岛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技术研究示范岛工程、海口市《西海岸印象海南岛至澄迈盈滨半岛边界海岸线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和《钦州茅尾海综合整治规划报告》的编制等。 围绕“南红北柳”湿地修复重点工程,海洋三所参与了该项目的前期调研,了解掌握了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生态功能,以及面临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问题,为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奠定了基础。 生态室书记黄浩告诉记者,在下一阶段,海洋三所将开展红树林湿地在净化水质和维系近岸生态系统等方面生态作用的研究,重点开展红树林气候变化生态学研究,从红树林湿地蓝碳储量、蓝碳碳汇能力和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评估湿地在调节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并评估我国红树林湿地在调节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 为加强社会对“蓝色碳汇”增汇减排方面的关注,海洋三所组织人员开展调研,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近海海洋“蓝碳”增汇减排工作建议》,提出了包括健全我国海洋“蓝色碳汇”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体系、建立我国海洋碳汇和温室气体通量观测网络、拓展与国际组织和相关专家的联系、加强与亚洲国家在蓝色碳汇方面合作的建议。 国际合作成果丰 海洋三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提升海洋科学水平的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该所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的依托单位。6月28日,该所承办的第四届apec蓝色经济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13个apec经济体、3个非apec经济体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海洋委员会、东亚海伙伴计划4个国际组织的约15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此外,我们还通过apec海洋中心对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些国家进行了海洋管理能力的培训。”apec海洋中心执行部副主任刘正华说。 “我国在海洋功能区划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较为领先。今年6月,我们联合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共同对亚太一些国家进行了培训。”刘正华说,“此次培训,得到了参加培训国家的赞许,海洋三所在硬件设施、智力支持等方面同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培训创造了条件。”刘正华说。 在推动落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方面,该所积极务实推进与南海及其周边国家的各项合作,包括实施《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2016~ 2020)》,稳步推进承担的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和国家海洋局业务化项目,并推进与南亚国家建立海洋合作机制。 目前,海洋三所已与孟加拉达卡大学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孟加拉湾海岸带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下一步将筹划建立中孟海洋联合研究中心。另外,海洋三所还承担实施了中国—东盟海洋公园生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在海洋公园生态系统管理网络建设方面开展了合作。 推介技术辟市场 “只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有效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三所产业处处长陈力说。 当前,我国观赏珊瑚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因养殖技术的落后,珊瑚养殖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造成珊瑚资源的大量浪费。“很多人向我们反映,特别喜欢珊瑚,想养却不敢养,怕养不活。”生态室郑新庆告诉记者。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海洋三所取得了海洋源抗菌肽、珊瑚保育、龙须菜寡糖、海洋生物源胶原蛋白肽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其中珊瑚保育技术让美丽的珊瑚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市场推广,希望能通过这项技术,让人们关注珊瑚、了解珊瑚、爱上珊瑚,从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郑新庆说。 海洋三所还创建了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微生物制剂产业开发平台、海洋中药材和海洋中药研发技术平台4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提升海洋技术公共服务能力。“把科技成果‘嫁’给市场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动的事。”陈力说。 在各种展览推介会上,海洋三所积极宣传推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企业,海洋三所将会通过项目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推进成果转化。 目前,海洋三所已与河北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海洋生物及天然活性物质规模产业工程化工艺研发。与山东深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鱼类抗菌肽、芽孢杆菌活性抑菌肽制剂的规模化制备及应用。为长沙迦南水族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珊瑚人工养殖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推广珊瑚保育技术等。 转自中国海洋报 |
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
开始分享